注册账号 | 忘记密码
三、论述题
61.【志远答案】
第一,相似性。两项学习任务中含有共同成分的多少决定相似性的大小,如含共同成分较多将产生较大的相似性,并导致迁移的产生。以学习材料的相似性为例,英语和法语这两种学习材料在很多方面具有相似性,因此彼此之间很容易产生正 迁移。而英语和汉语之间的共同成分较少,相对而言,不容易产生迁移。
第二,原有认识结构。原有认识结构对后继学习的影响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迁移方式,原有认知结构的特征直接决定了迁移的可能性及迁移的程度。原有认知对迁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学习者是否拥有相应的背景知识,是迁移产生的基本前提条件;(2)已有知识经验的概括水平,已有知识经验的概括水平越高,迁移的可能性越大,效果越好;已有知识经验的概括水平越低,迁移的范围越小,效果也越差;(3)学习者是否具有相应的认识技能或策略以及对认知活动进行调节、控制的元认知策略,这也影响着迁移的产生。
第三,学习的心向和定势,先前的学习后面同类或相似课题的学习的影响即为学习定势。许多实验表明,学习定势对新课题的解决有两方面的作用:促进和阻碍。陆钦斯的“量杯”实验是定势影响迁移的一个典型例证。
62.【志远答案】
(1)社会实践活动;
(2)学科活动;
(3)科技活动;
(4)文学艺术活动;
(5)体育活动;
(6)社会公益活动;
(7)课外阅读活动。
四、案例分析题
63.【志远答案】
强化的作用。任何习得的行为都与及时强化有关,通过强化来塑造儿童的行为,老师发现学生作业潦草,及时决定帮助改正学生这一行为,就是进行了强化。
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斯金纳指出外界的强化作用是塑造儿童行为的基础,只要了解强化效果,操纵好强化技术,及时有效地施加强化就能控制行为反应,并随意塑造出一种教育者所期望的儿童行为,正如李老师针对学生作业清草、脏乱的 现象通过奖励的办法对学生进行强化剌激,使学生得到了行为上的改变。
积极强化与消极强化的作用。本事例就是采用了积极强化作用。
儿童行为的变化和行为矫正。程序学习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参与意识。正如一次作业干净印一个小红花,三次得到小红花就盖一个“一级棒”的大印章,通过强化作用,使学生改正不良行为,充分体现了斯金纳的儿童行为矫正理论。
联系我们:
更多考试信息请关注:陕西志远教育官网(www.zyhtedu.org)
微信公众号:sxzyedu
QQ:623813217
志远教育,让您的起点与众不同!祝各位亲爱的考生圆梦2024!
课程推荐:
志远教育官网
微信二维码
Copyright © 陕西志远鸿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