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勤则易,凡事惰则难。
一、听党话,跟党走
1.永久奋斗。——毛泽东
2.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邓小平
3.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习近平
4.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习近平
5.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习近平
6.以人民为中心,首先是共产党人的使命,强调共产党人为人民的不懈奋斗。它也是全体人民的奋斗,是共产党人带领人民群众一起的奋斗。为幸福而奋斗,在奋斗中谋幸福。——习近平
7.一个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是一个人、不是少数人能完成的。需要全民族的觉醒,需要千千万万普通人的参与。与人民一起奋斗,首先要解决动员人民的问题。——习近平
8.对于千千万万普通人,“中国梦”最能唤醒理想,“我奋斗我幸福”最能打动人心。“中国梦”是远大的目标,“奋斗”是最具体的方法。“奋斗幸福观”告诉每个人:——习近平
9.只有奋斗,才能促进我们理解平凡岗位的意义,认清普通人生的价值,珍惜当下一切的来之不易,发现我们所处时代的独特与不凡。——习近平
10.“奋斗是长期的,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伟大事业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几十代人持续奋斗。”全面深化改革亦如此,必须不懈地奋斗,坚持久久为功。——习近平
11.我们要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始终为人民不懈奋斗、同人民一起奋斗,切实把奋斗精神贯彻到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全过程,形成竞相奋斗、团结奋斗的生动局面。——习近平
12.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奋斗者是精神最为富足的人,也是最懂得幸福、最享受幸福的人。——习近平
13.奋斗是艰辛的,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没有艰辛就不是真正的奋斗,我们要勇于在艰苦奋斗中净化灵魂、磨练意志、坚定信念。——习近平
二、有文化,我不怕
1.人生谁能无忧愁,抱怨不如多奋斗。
2.人生,最宝贵的莫过于光阴;人生,最璀璨的莫过于事业;人生,最快乐的莫过于奋斗。
3.靠山山会倒,靠水水会流,靠自己永远不倒。
4.没有一种不通过蔑视忍受和奋斗就可以征服的命运。
5.奋斗令我们的生活充满生机,责任让我们的生命充满意义,常遇困境说明你在进步,常有压力,说明你有目标。
6.古之成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也。
7.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
8.失去金钱的人损失甚少,失去健康的人损失极多,失去勇气的人损失一切。
9.种子如果不经过坚强的泥土中挣扎奋斗的过程,就永远不能发芽滋长;人如果不经“雨雪冰寒凄风苦难”就无法达到理想的彼岸;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才能浮起你理想的风帆。
10.人一生其实都处于理解与被理解之中,在工作生活中,如果都能做到相互理解支持帮助,还会有什么问题不能克服解决吗?
11.昨天如影——记住你昨天的挫折和失败的教训;今天如画——美好的生活快乐和幸福的人生要靠你自己去描绘;明天如梦——珍惜今天,选择好自己的目标,努力地为自己的明天去寻求和拼搏。
12.在漫长崎岖的人生旅途中,人们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事业,就必须走好自己人生的每一步,就必须领悟到成功者的经验和智慧。幸福和快乐存在于自己抗争困难的过程中,决不是对困难的妥协。放弃自己就等于放弃一切。
13.没有做不好的事;只有做不好事的人。
14.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15.没有伞的孩子必须努力奔跑。
三、讲故事,长见识
1.习近平的知青岁月:1969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15岁时来到陕西省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大队插队落户,直至1975年10月。梁家河七年知青岁月,正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黄土高原的苍天厚土,深深铸就了一位人民领袖的爱民为民情怀、勤奋好学精神、艰苦奋斗品质、苦干实干作风。“近平还是那个为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打拼的‘好后生’”,“他贴近黄土地,贴近农民,下决心扎根农村,立志改变梁家河的面貌”……七年知青岁月,青年习近平把自己看作黄土地的一部分,同梁家河老乡们甘苦与共,用脚丈量黄土高原的宽广与厚度,一心只为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七年知青岁月,就是带着梁家河老百姓“奋斗”的七年,是“奋斗幸福观”的摸索和实践,更是对“奋斗即幸福”的最好诠释。他曾说:“七年上山下乡的艰苦生活对我的锻炼很大。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这是让我获益终生的东西。”这不正是和人民一起奋斗得来的真理领悟吗?把奋斗精神融于岗位、融于日常、融于人生。
2.王羲之与“墨池”:王羲之从小练字,7岁的时候,已经写得很不错了。继续练了四五年,总感到进步不大。有一天,在父亲的枕头里发现一本名叫《笔谈》的书,里面讲的都是有关写字的方法,他高兴得如获至宝,偷偷地阅读起来。正当读得起劲的时候,父亲来了,问道:“为什么偷我枕中秘书?”羲之笑而不答。母亲想给他打圆场,从旁插了一句:“你是在揣摩用笔的方法吗?”父亲认为他年纪太小,未必能够读懂,就把书收了回去,对他说:“等你长大了再教你读。”但是,王羲之并不满足已有的进步。有一次,他看见东汉书法家张芝的书迹,爱不释手,自叹不如。张芝的草书写得好,人们称他为“草圣”。王羲之不仅爱慕他的字,更钦佩他“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苦练书法的顽强精神。在给朋友的一封信里,王羲之写道:“张芝就着池塘的水练书法,连池水都变黑了,如果人们也下这么深的工夫去练习,未必会赶不上张芝。”从此,王羲之每天挥笔疾书,写完字后就到家门口的水池去涮笔。久而久之,池水都染黑了,人们把这个水池称作“墨池”。
3.“药圣”李时珍: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春县蕲州镇东长街之瓦屑坝人,明代著名医药学家。后为楚王府奉祠正、皇家太医院判,去世后明朝廷敕封为“文林郎”。李时珍自1565年起,先后到武当山、庐山、茅山、牛首山及湖广、安徽、河南、河北等地收集药物标本和处方,并拜渔人、樵夫、农民、车夫、药工、捕蛇者为师,参考历代医药等方面书籍925种,考古证今、穷究物理”,记录上千万字札记,弄清许多疑难问题,为了了解一些草药的解毒效果,吞服了一些剧烈的毒药。历经27个寒暑,三易其稿,于明万历完成了192万字的巨著《本草纲目》,被后世尊为“药圣”。
4.马克思与《资本论》:早在1843年,25岁的马克思在科伦主编《莱茵报》时,就开始研究政治经济学了。此后,足足有40年,直到静静地躺在旧椅上与世长辞时(1883年),他还没有把《资本论》的第二、三卷完全整理出来。马克思说过,《资本论》是他终生的事业。他是以惊人的毅力写作这部“无产阶级的圣经”的。1843年10月,马克思被迫流亡巴黎,从此开始长期颠沛流离的生活。在流亡伦敦期间,马克思一家甚至因付不起房租而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举家迁移。但马克思仍能坚持自己的工作,他写信告诉夫人魏德迈:“早上九点至下午七点,我通常在大英博物馆里。”1867年《资本论》第一卷出版,终于使马克思松了一口气。但在这以后的15年间,他还是日夜为《资本论》绞尽脑汁,他一面要忙于处理第一卷的翻译和修订工作,同时又要把其余三分之二的手稿编纂成“艺术的整体”,呕心沥血花了40年时间,终成经典《资本论》。
5.“人民艺术家”齐白石:齐白石从小家境贫困,世代务农,仅在12岁前随外祖父读过一段私塾。他砍柴、放牛、种田,什么活都干,12岁学木匠,15岁学雕花木工,挣钱养家。27岁才开始正式学画画,可谓起步晚,基础差。这个时候所有人恐怕连他自己也不会想到,日后会成为一代大师,获得一连串的荣誉。齐白石什么时候可以称的上“成”字不太好说,我想在他中青年的时候已经小有名气,但可以肯定的是,他是在56岁后开始大胆突破自己,转变画风后才从此声名大振。1949年当选中国文联委员、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委员。1952年聘为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文史馆研究馆员、北京中国画研究会主席、北京中国画院名誉院长。曾当选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1953年中央文化部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四、陕西情,身边事
1.“史诗巨匠”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夏阳龙门人(今陕西韩城人),我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汉武帝时任郎中、太史令、中书令,所著《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他撰写的《史记》被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因此后世尊称他称为太史公。史马迁10岁开始学习古文书传。20岁时,从京师长安南下漫游,足迹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区,所到之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承其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此后,司马迁开始撰写《史记》。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在公元前91年完成了《史记》的撰写。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史学影响深远,为历代传颂。他从42岁时开始写《史记》,到60岁完成,历时18年。如果把他20岁后后收集史料,实地采访等工作加在一起,这部《史记》花费了他整整40年时间,倾注自己大量的心情,终成巨著,
2.生命因坚强而壮美:35岁的侏儒作者王庭德是陕西闻名的残疾人作家,他就出生于1981年。童年时期,他的父亲患有精神病,1996年辞世而去;爷爷为了让父亲传宗接代,收留的母亲是一名智力低下,双目视力模糊的乞讨女子;王庭德在他出生后第二年又因发高烧引发生长激素障碍,虽然智力发育正常,但骨骼发育迟缓,却渐渐成了一个肌无力侏儒……缺少父母呵护的王庭德,因为身体的缺陷和家庭的贫困,没有能够像同龄的孩子一样健康成长。但他心中却充满着求知的渴望,上学却遥不可及。初中毕业那年,王庭德为答谢所有关爱他的人,以感恩的情怀写了一篇1000多字的文章,题目是《一个侏儒的自述》,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投寄到《全国中学优秀作文选》,尽然很快发表了。被更名为《跋涉的生命》的这篇文章,包含着他的悲惨遭遇、坎坷经历和对未来的追求、向往。随后的十多年来,他已在《中国青年报》、《陕西文学界》等省内外近百家报刊上发表新闻稿件50多万字700多篇,刊发诗歌、散文和随笔、言论等文艺作品40多万字100多篇;出版的《这个世界无须仰视》自传体小说荣获陕西优秀文学奖、陕西残疾人奋进文学作品一等奖等多个奖项。
3.一个人,一本书,一座原:陈忠实的一生与白鹿原有着解不开的渊源。他出生在白鹿原下的蒋村,“我家住在白鹿原北坡根下,出门便上原。”1962年高中毕业,陈忠实做乡村小学、中学教师和区、乡干部20年,1982年才调至陕西作家协会从事专业创作。常年在农村的生活,使他对农村、农民和他生活的这片沃土有着深刻的理解,饱有深情。1985年,他花了两三个月时间写了8万字的中篇小说《蓝袍先生》,思考时代变迁下人的生存困境,突然间意识到自己对新中国成立前的中国乡村生活、乡村社会“还有一些鲜活的记忆”。由此,他开始构思长篇巨著《白鹿原》。那时,他对这本小说有自己的野心,他说,“我是为着死时有一本可以垫棺做枕的书进入这部小说创作的。”历经六年,陈忠实蛰伏于白鹿原下倾尽全力、呕心沥血写就的鸿篇巨制《白鹿原》终于完成了。《白鹿原》出版发行后,一时洛阳纸贵,在国内外读者中反响强烈,在文学界评价很高,1997年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并被教育部列入“大学生必读”系列,被改编成秦腔、话剧、舞剧、电影等多种艺术形式。陈忠实在《白鹿原》创作手记中写道,“在我之前的两代或三代人,在这个原上以怎样的社会秩序生活着?他们和他们的子孙经历过怎样的生活变化中的喜悦和灾难……以这样的心理和眼光重新阅读这座古原的时候,我发现这沉寂的原坡不单在我心里发生响动,而且弥漫着神秘的诗意。”于是他扑下身子在广大农村中去寻找民族文化之根,寻找这个民族的精神和心灵演变的秘史。
联系我们:
更多考试信息请关注:陕西志远教育官网(www.zyhtedu.org)
微信公众号:sxzyedu
QQ:623813217
志远教育,让您的起点与众不同!祝各位亲爱的考生圆梦2024!
西安校区:西安市雁塔区阳阳国际B座18楼 | 电话:029-87871887 17792273747(同微信) |
咸阳校区:咸阳市财富中心 | 电话:029-33275952 18142418653(同微信) |
延安校区:延安市东大街7天连锁酒店 | 电话:15353313055(同微信) |
渭南校区:渭南师范校内生活区 | 电话:18064315951(同微信) |
蒲城校区:迎宾路北段(火锅先生北邻) | 电话:18142418653(同微信) |
富平校区:莲湖大街中段(红莲酒店对面) |
电话:18142418353(同微信) |
铜川校区:铜川市宜君县南山公园 | 电话:15353313055(同微信) |
课程推荐:
志远教育官网
微信二维码
微信号:17792273747Copyright © 陕西志远鸿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陕ICP备14003123号-1